不过张金宝倒也不急,他来广州筹办书院并非几天就能完事走人,少说也得在这边待个十天半个月,多等一等也无所谓。他递帖子求见陈天齐,主要还是抱着在驻广办这边混个脸熟的目的,毕竟日后经营书院,也少不了要打点驻广办这边上上下下,早一点开始建立人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派上用场了。
由于财力有限,如果要在广州置地之后自行修建书院,张金宝很难负担起相关的费用,而且考虑到建设周期,自建房舍当然不如买现成的来得快。因此张金宝提出的方向,便是适合改造成书院的现成宅院。至于是不是在广州城内,那倒不是必要条件了,反正琼西书院也没在儋州城里,对分院自然也不必有太高的要求。
按照张金宝所提的要求,李奈安排的向导便带着他们一行人去看城内外几处正在出售中的大宅。
张金宝走出大门,有些恋恋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这处宅院,这地方据说是以前某任知府的宅邸,四进的院子还带东西跨院,面积和硬件都完全符合张金宝的设想,而且这院子的建筑用料都是上等好料,庭院的布置也颇有匠心,地段位于城内僻静的富人区,让人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
唯一的问题,就是太贵了。卖家要价十二万两白银,而且是不二价,这个数字直接劝退了有心将这里纳入候选地点张金宝。他所能接受的心理价位要远远低于这个数目,相差太大以至于连还价的必要都没有了。
“房是好房,这价可不是什么好价……”张金宝苦笑着对向导说道:“要是在儋州,就算是买地加上盖房,总共都用不了这么多钱啊!”
这向导名叫甘韦,土生土长的广州本地人,闻言笑着应道:“张爷有所不知,广州城里的大宅,如今能买到的已经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这价钱自然也就起来了。您还别觉得今天这喊价高,要是您再过个七天来,或许又得涨个万把两银子,又或许已经被别家给买下了。”
张金宝听了之后也颇有些好奇,便又追问道:“广州城里的宅子为何会如此紧俏?”
甘韦应道:“这些年广州的商人都在跟海汉国做买卖,钱来得快,有钱了自然是买房买地,加上还有很多海汉商人也跑来广州买房,水涨船高就把价钱给抬起来了。您要早个年来,可能只要如今一半的价钱就能成交,但当下买房的比卖房的多,人家自然是咬死了高价不会松口。”
张金宝哑然失笑道:“那照这么说起来,这广州城的房价暴涨,倒是跟海汉脱不了干系!”
甘韦没有正面回应张金宝的说法,但还是给出了自己的证据:“张爷,不瞒您说,最近这几年小人牵线成交的几套房产,超过一半都是海汉人买下的。远的不说,驻广办那几位大人,可不是个个都在城里有一套宅子?价格可也一点都不便宜……”
张金宝听这家伙议论驻广办的海汉官员,他可不敢随意接这话茬,只能干咳了一声道:“这些官员常驻广州,在本地购置房产,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驻广办的官员为何要在广州城里购房,那当然还是为了生活方便。驻广办的地方虽大,但日常进进出出的闲杂人等也着实不少,并不适合住家。像陈天齐这种在广州已经娶妻生子的情况,那当然是自己买房才能住得比较舒心。
驻广办的这些官员手中掌管着大量的商业资源,他们无需自己下场经营,便可以通过提供高价值的商业信息来获得收益,而陈天齐这种有穿越者身份的高官更是不差钱,要在广州城内购置房产不在话下,也不用像张金宝这么在意价格的高低,看上合适的买就完事。
而广州的各种生活配套设施,城内跟城外基本就是两个世界,要住得舒心,那当然还是在城内买大宅为佳。加之近两年海汉与大明的关系趋于缓和,住到广州城里似乎也没什么危险可言了。
张金宝没有高官们的经济实力,这十几万两银子的宅院,对他而言还是超标太多了,房子条件虽然不错,但终究得拿现钱说话,张金宝想了又想,也只能忍痛舍弃这个候选对象。
接着又看了两处城内的房产,但都远不如第一处那么合适。一处地方太小,顶多只能办个蒙学的私塾,用来做分院太小气了一些。另一处则是地处闹市,原本就是个商栈,左右隔壁分别是车马行和钱庄,这地方用来做买卖还不错,开书院就不太适合了。
张金宝在城里没挑上合适的房产,便问甘韦是否能去城外看看类似的地方。
甘韦应道:“有是有,但地方可能会比较偏一些,小人这便带张爷去看看。”
一行人乘马车出了城,又去看了一处离城七八里远的庄园。据说这地方是某位退休官员家的地产,不过如今老大人已经过世,后人打算迁去别的地方,就准备把这处庄园卖了。
这庄园地方倒是够大,连庄园周围的农田算在一起,面积大概能有五十亩地,全部买下来只要三万两银子。不过张金宝看这庄园的房舍已经年久失修,要用来开书院恐怕还得进行大规模的翻修,这相应的支出肯定也不会是小数目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