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地震留下了一批孤儿,还有儿臣今年登基,让各市各县调查了人口,其中也有不少的人是孤儿,这些人都是咱们华国百姓,儿臣身为帝王怎能让其饿死。”
“办法呢?”
“财政院出八成,召集商户出两成,下旨表彰出资商户,从一定程度上优待出资商户。”
“不错,但重臣们都反对自然有反对的理由。”李宽没正面回答李臻,叹道:“你弟弟了解到这些,想不到设立养育院,但你能想到,可是你弟弟也有你不及的地方,若是你二人中和一下便好了······”
话还没说完,李臻便恍然大悟道:“父亲是说从商业上着手。”
“孺子可教,等你弟弟······”话还没说完,就见着李哲推开了门,带着人回来了。
“大哥,你什么时候到的。”李哲笑着跨入了大厅,见李渊和李承乾在,又是一阵行礼。
“刚刚正说起你,你大哥准备在华国设立养育院收养孤儿,设立费用由财政院出八成,民间集资两成,但重臣们不赞同,你认为该如何处理?”李宽问道。
“八成,大哥你疯了,重臣们怎么可能答应你的提议。”发现自己老爹神色不善,李哲连忙将话题回到正题上:“大哥,养育一个孤儿至少要到十四岁,财政院是拿不出这么钱的,日常开支除非得要养育自行解决方可。”
“解决办法呢?”李臻问道。
“经商啊,华国孤儿之中肯定有比较大一些孩子,那便可划分一块土地给他们自行种植,不是让他们种植粮食,而是经济作物。
比如茶叶什么的,反正就是那种不需要太需要气力的活,由咱们出资购买,然后可以提高些价格卖到大······其他地方,如此一来,孩子们便算是自给自足。
仅仅只是出资修建养育院,重臣们不会不答应的。
当然,募捐肯定是不能少的,前期投资挺大的,需要商户们支持,而且可以让商户们孤儿院的孩子签订一份契约,等到孩子长大之后为其做工,借此让商户们出钱,不过需要定下一个年限。
大哥既然可以打算设立养育院,想必也定然会让养育院的孩子们进学,这就是商户们所需要的帮手。
而且,还可以找军队募捐,其中一部分孩子肯定是士卒之后,军中士卒会愿意出一笔钱财的,加上这些钱财差不多应该足够了。”
见李哲没有再继续说下去的意思,李宽问道:“你弟弟说的,明白了?”
“孩儿明白了。”
“臻儿,你的大局观比你弟弟强,但在具体的细节上你不如你弟弟,总体上来说,你们兄弟二人平分秋色,养育院的事情,你回台北之后跟马周他们再提一次,他们会给你补充出细节的。”
“所以说这是父皇对儿臣的考验?”李臻瞬间就读懂了李宽这句话的意思。
“聪明,当初为父与宾王和仁轨他们商议过,不过为父定下的孤儿院,具体的细节,你回去之后找宾王他们商议,顺便带上你弟弟,教教他的大局观。”
“孩儿知道了。”
“心中有气?”
“有,不过与父亲没关系,孩儿只是气自己没能想到细节上的问题。”
“已经不错了,你能在没有任何人的提醒下想到设立养育院,为父已经为有你这么一个感到很自豪了;哲儿能瞬间便想到细节上问题,为父也很满意,你们兄弟俩如今的年纪便能想到这些,你们兄弟二人都让为父很骄傲。”
长见识了,原来二弟(二哥)是这样教导孩子的啊!
父子三人一席话,没有任何人插嘴,所有人都陷入了震惊之中,除了李渊之外,类似这样的对话他已经听过无数遍,习以为常了。
不知过了多久,众人才回过神来。
“厉害,二弟厉害,臻儿和哲儿厉害。”李承乾感叹,然后瞧见了自己儿子一脸深思之色,笑了,咱儿子也不差。
“什么厉害?”大厅之外突然响起了一道问话之声,大厅的大门被人推开,原来是李世民带着连福一同来了。
见到大厅中的众人,李世民愣住了,他没想到大厅之中竟然有这么多的人。
李世民愣神之际,众人开口行礼,让李世民回过了神,叫了声父皇,笑道:“刚刚在门外听承乾说厉害,谁厉害?”
“父皇,刚刚臻儿和哲再说养育院······就是咱们大唐的慈幼局的问题,可谓完美的解决了问题,臻儿和哲儿都厉害。”李承乾笑道。
大唐其实也有孤儿院的,但大唐的孤儿院问题很大,甚至有许多的孤儿宁愿在外乞讨也不愿去孤儿院,作为皇帝的李世民了解,所以听到李承乾这么一说,便开口道:“如何完美的解决的?”
李世民问话,只好由李承乾继续来回答,谁让李承乾先开的口呢,更何况李承乾还是老大。
听过李承乾的叙述,李世民诧异的看了眼两个孙儿,沉默了片刻,问道:“这只是建立养育院,后期的管理呢,如何能保证孤儿们愿意在养育院?
要知道他们的年纪并不大,需要人照顾,这照顾之人打骂孩子乃常事,且贪墨钱财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李世民的问题其实就是大唐慈幼局出现的问题,管理慈幼局的人打骂孩子常常出现,贪墨朝廷拨发的钱财,慈幼局的孩子们根本就吃不饱,生活过的甚至连街边的乞儿都不如。
“此事简单。”
李臻开口便是这四个字,令李世民有些失望,大孙子变得有些自负了,大唐朝臣多年都没解决的问题,怎么可能简单。
“如何解决?”李世民兴致缺缺,觉得李臻说不出好的办法。
“挑选、重惩,督查,宣传。”
与李世民接触过一段时间,李世民脸上的表情明显一副没听明白的样子,李臻不想浪费唇舌,便看了眼弟弟:“给祖父解释一下。”
“祖父,所谓挑选就是挑选一些本性善良之人去养育院照顾孩子;所谓重惩便是一经发现有贪墨钱粮之人便严惩不贷,下狱问罪;督查便是派稽查部的官吏不定期去查看情况;至于宣传嘛,自然是报纸上的宣传,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李世民点点头:“如何能做到派去查看情况的人不与之同流合污?”
“简单,每次派去不同的人啊,而且华国稽查部的官吏大多出身军队,他们比一般人正气,养育院中的孤儿又有士卒之后,他们又岂会同流合污?
况且稽查部的官吏会调动,并非在一地一直做下去,三年一调,还有稽查部内部调查,司法院的调查,行政院官员的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稽查部官吏的清正严明。
最重要是有报纸,百姓可将材料递交到报社,一旦同流合污,见报之后,那是会被万人唾骂的,尤其他还是稽查部的官吏。”
“如此就能完美解决,恐怕不然吧!”李世民不依不饶。
李哲没开口,李臻开口道:“水至清则无鱼,官场事怎么可能完全清清白白,为帝王者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有些时候还是得靠自己本身。
若是在几方监督之下,养育院的孤儿还能受到残害,不是整个地方官员连同百姓都糜烂了,就是孤儿们不知自救。
若是整个地方都糜烂了,华国也就到灭亡之际了,解不解决同流合污之事又有什么区别?
若是因为不知自救,这样的人,我们又何必出手相救。”
李世民忍不住的点了点头,但他想要解决大唐慈幼局的问题却没得到解决。
大唐和华国从本质上有着不同,简单来说华国民告官率先便查官,但大唐民告官却是打民,从根本上导致百姓不敢轻易说出真想,更别说大唐在监查方面欠缺的问题了。
李世民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口气。
听到李世民叹气,李哲问道:“祖父可是在想大唐慈幼局?”
“不错,哲儿可有办法解决慈幼局的问题?”
“不能完美解决,却是能解决一些问题,大唐御史们虽说有时候管的闲事有些多,但不可否认他们算得上最为正直的一批人,令御史下去查,查出贪墨着杀,杀个人头滚滚,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证不会出问题。
再者,命各卫将军传令麾下士卒暗中查访,毕竟大唐实行府兵制,未有战事,士卒都在地方上,容易许多。
最后一点,许多府兵参战时间长,习惯了战场的生活,他们回家之后有许多人根本无心于田地,就等着上战场,这些人闲着也是闲着,正好让他们做些有用之事,随着时间越久,便可顺势成立一个监查部门也不错。”
“承乾,你说的不错,臻儿和哲儿厉害。”李世民发出了感慨,看着李宽道:“你小子生了两个好儿子。”
“可不是我生的,是他们母亲生下他们的。”李宽笑了笑,谦虚道:“这些提议也就一般,还需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