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没有留下什么线索吗?”听杜晓这一说,林景立即想到肖聿和莫姑,他们二人侥幸逃脱,说不定又折回来为诸位兄长报仇。只是不知是博王授意,还是私自前来。
“没有!刺客逃走后,郢王便派人来找杜某,商议刺客之事。恰韩勍在此,且郢王与韩勍数日前也有沟通,是以杜某便与韩勍同去了郢王府。
此事不用猜,便知是博王所为。数日前博王府的器丹人曾欲行刺郢王,结果三位丧命,两位逃走。这两位刺客,一定是博王手下两位侥幸逃脱的器丹人,他们为同袍报仇,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兄弟之仇不反兵,自古而然。有一件事贫道当面请教,为何郢王在第一次刺杀时,可安然无恙,还能毙敌三名;第二次,仅仅是两名刺客,却受到重创,简直难以解释。”
“说来也许真人难以置信,五月十六日清晨,郢王府的小厮开门扫地,发现宅门上钉着一支弩箭,弩箭用红线绑着一封短笺,小厮将短笺交给郢王。
短笺上的内容便是,十六十七十八三日晚上,有器丹人宏业欲行刺郢王,望郢王务必做好迎敌准备。郢王其实是守株待兔,当然能轻松毙敌。第二次无人告密,所以便受了重创。”
林景一听也是十分诧异,李圭到底认识竹笠客吗?如果认识,为何竹笠客不亲自面见李圭,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呢?如果不认识,就是说刺杀李琮的幕后真凶与李圭无关。目前来看,他已排除李俨 ,若再排除李圭,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就是均王李俅了。
可是李圭能排除掉吗?若李圭使诈呢?故意蒙蔽所有人,甚至包括杜晓。林景觉得事情越来越复杂了,他感到有些吃力。张继祚只给他五天时间,还有三天就到了最后期限,他该怎么做才能顺利找出凶手?
“博王与郢王的太子之争,便是祸端之源,波及甚广,相公不可不慎。前朝玄武门之变,便是前车之鉴。”
“依真人之见,博王与郢王谁更可能成为储君?”
“天机不可泄露。”
“杜某再问,如何在二王之争中保全性命?”
“最好的法子便是置身事外,作壁上观。”
杜晓再次沉默,半晌他摇摇头,道:“如今马入夹道,不能回头。杜某已上了这条船,除非郢王被杀,否则绝无可能下船。
左龙虎统军韩勍原本与郢王井水不犯河水,彼此虽知悉姓名,却无往来。数日前,郢王突然拜访韩勍,不知许了什么好处,韩勍竟然发誓助郢王夺得皇位。”
“杜相公宴请韩勍所为何故?”
“嗐!杜某一位文官,且是当朝宰相,无缘无故自然不会宴请韩勍,此皆郢王之意。既然彼此都上了同一条船,自然不能过于生分,交通往来,也便于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