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1 / 2)

国色生辉 八月薇妮 4634 字 1个月前

赵世禛回到里间的时候, 意外的发现阑珊已经下地, 鞋帽都收拾整齐。

内室的红烛滴泪,灯光幽微, 她还未曾病愈的脸色是一种半融冰雪的颜色,苍白里有些许晶莹, 那是服药后的些许汗意。

赵世禛才走了一步就停了下来。

真是古怪, 在他面前的这个人,不着华服,不施粉黛,女子该有的精致和华美的钗环皆都没有, 穿着一件最便宜最普通的暗蓝色粗麻布长袍, 且看得出还是穿了很久的, 暗蓝里磨出了些许白,头上戴着黑色的夫子巾,幅巾低低的遮住了半个额头, 散落的巾帕垂落在肩头, 像是一片黑色的云。

可是仍遮不住她一身光彩,双眸中的光芒也从未黯淡分毫。

赵世禛突然想起白天的时候在城楼上远远遥望她在众人之中自在娴熟, 指挥若定, 心头竟是一阵海浪微涌似的悸动。

他张了张口, 却不知说什么好, 很突兀的冒出一句“你饿不饿”

阑珊愣了愣。

其实阑珊也不知该怎么面对赵世禛,本来想规规矩矩行个礼,可又想到他之前嘲她的那句“尊卑有别”, 却也罢了。

便只敛手垂头,做恭敬的样子。

不料竟听到了这么一句。

可是细想,这一整天,只有早上勉强吃了两碗粥,不提也就罢了,突然给他提起,倒的确觉出一些饿来。

差不多两刻钟,司礼监张恒跟温益卿于驿馆门口碰了头。

夜色中,温郎中的脸看起来毫无血色,张恒不由问道“郎中的身子好些了吗”

今日温益卿在海沿上吐血昏迷,张恒也亲去造船局看望过,幸而经过大夫针灸等等,温益卿也在下午时候苏醒过来。

温益卿微微颔首“多谢公公关怀,已经好多了。”

张恒笑问“是怎么突然间就晕厥了”事发后他也派人调查过,却只打听到当时阑珊在河堤上险象环生,赵世禛前去相救,温益卿追下城楼,不知怎么就出了事。

温益卿沉默片刻才回答“据大夫所言,想来应该是当时下城楼的时候急了些,血气不调,一时的血不归经。”

张恒连连点头“没有大碍就好,我也觉着温郎中正当壮年,应该只是一时的小恙,对了,去请郎中的人没说是为什么事吗”

温益卿道“只说让到荣王殿下这里来,还说公公也会到,想必是要紧急事。”

“请。”张恒伸手向内做了个手势,两个人并排上台阶,从挂着红灯笼的门首底下向内而去,张恒且走且又笑说道“殿下大概不知郎中身子微恙,不然应该不至于要郎中走这一趟哦,听说舒丞下午在这里,现在也不知如何了。”

温益卿垂眸“舒丞”

张恒道“说来也怪,郎中跟舒丞竟像是同时晕厥的。听说他体质很弱,连日疲累又染了风寒,可见工部的差事很不容易,以后郎中以及众人可要保重身体才是。尤其郎中是杨大人的左右手,不容有失。”

温益卿只是答应着,并无多言。

两人向内而行,二门上是高歌来迎着,引到里间,打廊下往厅上去。

张恒便问高歌阑珊的病情,高歌道“之前服了药,烧是退了,大夫说是亏了身子,养两天便好了。”

温益卿突然说道“工部的差事忙的很,若是当不起,又何必留在这里。”

张恒扬眉,高歌却笑道“听说温郎中身子也欠佳”

温益卿淡淡地说“死不了就仍在这里。”

高歌笑道“杨大人知道工部众人都是这样奋不顾身鞠躬尽瘁,必然甚是欣慰。”

温益卿哼了声,不置可否。

众人从鹅卵石铺成的小径上入月门,正要往厅上去,寂静的夜色之中突然听到有人说道“这道虫草鸭子汤很好,你多喝一些,正好可以暖身。”竟是赵世禛

另一人低低道“多谢殿下,已经吃了不少。”

“你之前喝药嫌弃药苦,让你喝一口都是艰难的如今才特意叫人弄了这个蜜汁莲藕让你甜甜嘴,怎么不吃”

低低的咳嗽声传来,隔了会儿,才是阑珊的声音响起,含含糊糊的说道“吃了一块了,已经饱了。”

“这就饱了”赵世禛的笑声里似有三分戏谑“养活你倒是不难。”

夜色中,温益卿本来平静的眸色里突然间又多了一丝怒意。

张恒看看那边,问道“怎么殿下在跟舒丞吃饭”

“是,”高歌笑答道“舒丞一整天都没有进食,到底要吃点东西,那药效才能发挥的好。”

张恒感慨“殿下对小舒倒是照顾的很好。”

高歌的目光在温益卿面上掠过,便微笑道“两位且稍等。”

他快步上台阶,在门口道“殿下,张公公跟温郎中到了。”

“快请。”里头赵世禛说道。

高歌应了声,举手将门推开,此刻张恒跟温益卿齐齐看去,却见里头宫灯高挑,光芒摇曳,正中是一张不大的紫檀木圆桌,赵世禛跟阑珊对坐着,他的身姿挺拔,坐的端直,阑珊却微微躬身,像是怕冷。

阑珊手中捏了个白瓷调羹,捧着小碗,正低头垂眸地喝着什么,赵世禛却握着筷子,正夹了块蜜汁藕片送到她跟前的碟子里去。

见门开了,赵世禛面色如常,转头看着门外两人,只是多了一抹笑意“两位来的好快。”

阑珊却是一惊,急忙把手中的碗跟调羹都放下,从凳子上站了起身。

赵世禛看着她道“别慌,你先吃着。夜长着呢。”

阑珊低着头“多谢王爷,都吃好了。”

她到底是还未完全病愈,哪里就能吃得下许多东西,先前只是因为赵世禛一力的劝饭,叫她无法面对,所以才拿着汤碗做样子,如今见温益卿跟张恒都来了,如何还能大模大样地继续坐着。

温益卿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张恒却笑呵呵地走上台阶道“殿下不够意思啊,早知道如此,索性就请我跟温郎中一块儿过来吃了晚饭岂不是好却跟小舒在这里偷偷的吃独食儿。”

赵世禛笑道“这有什么难的,等解决了眼前的大事,本王请公公跟温郎中还有小舒一块儿大吃一顿。”

张恒反应很快,立刻嗅到他话中的意味,他回头又看了温益卿一眼“我还想怎么今晚上把我跟温郎中都叫了来,莫非殿下有了什么发现吗”

赵世禛道“公公的话说对了一半,的确是有了发现,不过不是我。”他转头看向阑珊,“到底如何,还得看小舒的。”

大家从偏厅移步到了正厅里,赵世禛坐了首位,张恒跟温益卿分左右落座,高歌在门口侍候,阑珊却站在中间。

赵世禛兀自说道“你那身子堪忧,坐着说话就是了,横竖在场的几位都认得,老熟人了,也不必拘束于那些繁文缛节。”

张恒也笑道“就是说,坐了说话吧,又不是正经公堂。”

阑珊正觉着嗓子眼里有些不太舒服,低低咳了两声,却不便落座,因为温益卿并没有出声。

她也不想打量温郎中的脸色,因为在阑珊看来,自己这一病晕厥,又在赵世禛跟前儿不离左右的,温益卿当然更加有想法了,指不定脸色是多难看呢,何必去瞧他自找不痛快呢。

“多谢殿下跟公公关怀,我没什么大碍。”

才说完,就听温益卿道“不是要说正经事吗,嘘寒问暖的是在探病”

瞧瞧阑珊了然地笑了。

她稍微合上眼睛在心底组织了一下想说的话,才开口道“昨日荣王殿下拿下了许多贼人,据说那些人人坚称自己是跟海擎方家有勾连。但方家却拒不承认。而让海贼们倾巢而出的原因无非是两个,第一,是因为张公公捉住了潜伏在造船局的宋文书,正是他杀害了小顾跟忠伯,差点嫁祸并灭口了江所正,贼人以为宋文书在严刑逼供下会招认,所以才不顾一切地冲击翎海别邸,想要将人抢出,却不料人其实早已经自尽身亡了,如此只不过是引他们出洞而已。第二,贼人如此有恃无恐的出击,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以为王爷重伤不起。”

赵世禛慢慢地听着,听到第二个原因,便扬了扬眉。

的确,他的确是受了伤又染了风寒,但那种“卧床不起”的话,却也是有意叫人散播出去的。比如阑珊接连两天过来驿馆伺候,底下也是众说纷纭,更是坐实了这种说法,有力地误导了海贼。

赵世禛只是没想到她竟然知道了。

阑珊并没有看任何人,只仍是很安静地垂着眼皮。

张恒点点头“不错,然后呢”

阑珊继续说道“宋文书之所以要杀江所正,是因为他在海沿上发现了本不属于大船的下等松木,我也曾跟他说过,这本来是一件很容易解释的事情,可他却心虚地动了手,正因为火烧文档库要害江所正一事,才坐实了这件事上有猫腻,就是说,被贼人烧掉的海船,有蹊跷。”

温益卿道“这些都是大家知道了的事情,你说这些做什么。”

阑珊道“我只是想让大家理一遍这其中的事情,现在事情的症结就是被烧掉的海船。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又出现了海擎方家,据说是用在造船上的木材,出现在方家,方家也给指控跟海贼勾结。因此重中之重,就是木料。”

温益卿的唇角一动,是冷峭的神情。

阑珊又闭眼想了会儿“然后我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要提醒各位,江所正发现海船上的榫卯明显的有些不适用,一些老船工跟工人也向他提出过这个问题,最近江大人正在紧锣密鼓的试造新的榫卯。”

温益卿皱眉,张恒道“这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