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6 章(1 / 2)

国色生辉 八月薇妮 3704 字 1个月前

温益卿答应的这样痛快, 毫无为难之意,阑珊放了心。

又得了他几句吩咐, 便忙出来回到自己房中,她在桌边站了半晌,才发现袖子里居然还揣着温郎中给的帕子。

先前阑珊神不守舍的, 虽然给温益卿塞在手里, 却并没有用过,只不知何时竟揣着袖子里去了。

这会儿拿了出来, 本想叫人送回去,可是为了个手帕送来送去的非但没什么意思, 反而引人注目。

阑珊盯着看了片刻, 拉开抽屉便扔了进去。

这日从工部往回,阑珊特意让车夫绕路从集市上经过。

她转了转, 买了几样东西后才回到家里。

阿沅才做好了晚饭, 听了动静便跑出来接着,一边儿给阑珊掸尘一边道“今晚上王大哥值班不回来,待会儿葛公子回来后就用饭。”

才掸了会儿, 就见飞雪手中提着些东西进门, 阿沅一愣“拿了些什么”又问“哪里来的”

阑珊笑道“我顺路买的。”

阿沅走过去打开看时, 原来是块丝滑厚密的素色缎子,沉甸甸的, 可见不便宜。阿沅惊道“怎么买这贵东西”

阑珊道“你前些日子不是说天热起来中衣也要换了么这缎子是店家给了折扣的,正好给你买了做中衣。”

“瞎说”阿沅叫起来,“多少银子要你这样大手大脚的用我的中衣不拘用什么, 这种料子又费钱又娇贵,我可不穿,赶紧退回去是正经。”

阑珊笑道“这个很好,穿着舒服。你且听我的话,何况人家给了折扣买的,再退就不好了。”

阿沅跺脚,叹气道“你什么时候这样奢侈起来。”

“这家里好歹也有三个官儿了,还买不起一块布吗”阑珊笑着说了这句又道“那边还有一串珍珠项链,也是给你的。”

阿沅本来还以为阑珊是随手买的布料,听了这个才诧异起来,反而不敢去看了,只瞪着阑珊“你”

阑珊道“再过几天是你生日了,先买了这两样,等事情妥了,再给你好好过一个生日。”

“果然是有事,”阿沅咬了咬唇“我就知道你不会无缘无故的买些东西,到底是怎么了”

阑珊才跟阿沅说了要去掖州的事情,阿沅听说后也很是震惊,不禁为江为功担心。

可更担心的却还是阑珊。

“才回来多久又要出去,当时明明答应我不出外差了的。”阿沅低下头,虽不敢十分拦阻,却也忍不住怨了两句。

阑珊温声道“这次跟别的不同,毕竟那是江大哥,多亏他向来照拂我们,要是他有事,我一辈子也不安生。”

阿沅当然了解她的性子“你就是这样,人家若对你好,你就恨不得把心也掏出去。”

阑珊笑道“别的倒也罢了,只是又要撇下你在家里了,幸好如今葛兄也在,他是个心细能做事的人,有什么话你也可以跟他商量。”

阿沅知道拦不住,只得随她罢了。

不多时葛梅溪骑马回来,急匆匆地进门道“听说你要跟温郎中去百牧山”

他今日出的是外差,天黑才进了城,因此才得知消息。

葛梅溪焦急道“我才进工部就听说了,当即就去肯求郎中许我一起去,只是郎中说已经择好了人,并没答应,明儿我想再去求一求。”

阑珊忙道“不不,今儿消息一回来,温郎中就禀了杨大人,杨大人雷厉风行的,立刻通知了大理寺行事,咱们这边的人选也已经定好了,自然不能随便更改。何况葛兄在京内也有自己的差事,何必舍近求远。”

葛梅溪盯着她“但是”

阑珊道“另外还有一件事,王大哥虽是人好,却难免有些心粗,家里的事情照顾不到,如今有葛兄在我才能完全放心,你帮我多照看着阿沅跟言哥儿,就是莫大的感激了。”

葛梅溪当然想跟她一起,可听她如此说,只得勉强答应下来。

次日一早起身,前往工部,门上才听说温益卿昨晚上只回府探了一探就立刻回到工部了,整夜公事房的灯都亮着,仿佛一宿没睡。

阑珊倒也了然,毕竟事出突然,温益卿又不是个没事儿干的,手头本就有许多公务,如今要出京,自然要把那些事情先选着要紧的处理妥当。

工部选调出京的几人站在外头等候,不多会儿,里头一阵脚步声响,几个官吏跟随从簇拥着温益卿走了出来。

温郎中脸色苍白的,头上戴着黑色的忠靖冠,身上外头是月白色的披风,里头是青缎的常服,脚踏朝靴。

见众人都已经等候整齐,温益卿扫了眼,目光在阑珊身上停了停,正欲率众出门,外头突然道“太子殿下驾到。”

这一声更是意外,大家都惊呆了,温益卿也愣了楞,但他即刻反应过来,当下紧走几步出门迎驾。

因为天还未亮,先是两排灯笼挑着而来,正中一人正是太子殿下赵元吉。

想来这还是太子第一次来工部,上下众人都诧异惶恐,不知因为何事。

温益卿上前行礼拜见,赵元吉命他起身,说道“温郎中这就要带人出京了吗”

“是,不知太子殿下此刻前来,有何旨意”

因为华珍公主的缘故,赵元吉跟温益卿当然也不陌生,当下一笑道“我也是昨晚上才听说了百牧山的事情,知道杨大人要派你们出京前往调查,这人都选好了吗”

温益卿道“是,正要启程,请殿下训示。”

太子道“倒也没什么可训示的,只是听闻此事颇为棘手,不过杨首辅既然派你前去,我想自然是马到功成的。不过是多嘱咐几句,在外行事务必仔细谨慎,早日解决了事端,平安归来。”

温益卿躬身领了口谕。

此刻旁边一名太监躬身上前,手中捧着个托盘,盖着一块黄缎子。

赵元吉掀开缎子,里头却是一块红绸,打开来,底下竟是一枚形似护身符的东西。

赵元吉拿在手中,道“这个就当时本太子的一点心意,期望你们早日安顺回京。”

说着便双手递给了温益卿。

温益卿扫了一眼那护身符上的刺绣,抬手接了过来“多谢太子嘉勉微臣等一定尽心竭力,不辜负太子殿下期望。”

赵元吉笑道“好了。也不耽搁你们行程了,走吧。”

说话间他转身,忽然瞧见了人群中的阑珊,目光一顿,便走到跟前。

灯影下,却见阑珊半垂着头,容颜在光影中半明半昧的,可分明的玉容无瑕,眉眼如画。

赵元吉不禁挑了挑眉,几乎有点儿不敢认“舒丞”

阑珊忙把腰俯的更低了些“参见殿下。”

赵元吉哑然失笑“多日不见,舒丞似是大有改观呀。”当初在荣王府看着狼狼狈狈的,此刻竟如此清丽可人,之前听闻华珍跟阑珊传出绯闻,赵元吉还不信,如今看着,倒真的确有资本。

但这人跟荣王有染,又跟华珍亲密,偏还是在温益卿手下当差。

这种关系真的

太子心中风起云涌,这边阑珊不敢抬头“多谢殿下,下官愧不敢当。”

当着许多人的面儿,赵元吉毕竟不便多说别的,就只一笑道“原来你也要随着温郎中出京”

“回殿下,正是。”

赵元吉点了点头“那也罢了。横竖回京后再说。”莫名地扔下这句,太子殿下便转身而去。

身后温益卿率众恭送。

等赵元吉去了,温益卿身边的李主事才忍不住低低问道“郎中,太子殿下怎么突然来到是何意思”

温益卿握着手中的那护身符,往阑珊身上瞥了眼,却淡淡地说道“又有什么意思,不过是听闻咱们出京,特来示恩而已。好了,别耽搁了,出发吧”

当下便出了工部,上车的上车,骑马的骑马。

城门大开,一行出城的时候,东方天边才露出一丝朝阳的微红光芒。

出城无事,阑珊因昨儿晚上没怎么睡好,就在车中睡了一觉,醒来的时候已经正午,车驾却没有停留,只吩咐众人自己随意吃点所带的干粮,仍旧赶路。

如此整整赶了一天的路,到了入夜,已经抵达距离京城百里开外的易水县城。

当地县官早也听说消息,只没想到工部的人来的这样快,当下急忙迎接,一部分人安置在驿馆,另一部分则安置在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