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8 章(1 / 2)

国色生辉 八月薇妮 3480 字 1个月前

这来的人不由分说从门外冲了进来, 进门后就左右端量像是在找什么。

他先看见了鸣瑟, 便拔腿往前跑了两步, 不料目光转动有看见了里头坐着的阑珊, 忙改往堂下跑去。

鸣瑟及时地一把拉住了他“你怎么来了”

原来这来的人正是西窗, 西窗给鸣瑟拽着,哭唧唧地说道“我怎么不能来我好不容易跑出来的, 我、我再也不回去了”

此刻里头阑珊也看见了他,也跟着慢慢站起身来。

鸣瑟皱皱眉“别说这种赌气的话,主子怎么样”

“主子”西窗的泪吧嗒吧嗒掉下来“别提主子了,我、我也不想说。”

鸣瑟瞥见阑珊往门口走了两步,手在鸣瑟腕子上稍微用了点力,低低道“别瞎说八道, 你不是不知道舒阑珊现在的情形, 你想让她忧心动气吗”

这句话对西窗却非常有效, 他吃惊地转头看了眼阑珊, 忙把剩下的哽咽都急急地咽回肚子里去。

鸣瑟道“待会儿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你自己掂量着点儿”

西窗听了这句差点又掉下眼泪来。

此刻阑珊扶着门框笑道“西窗,你来了怎么只管在外头说话,快进来吧。”

西窗答应了声, 抬起袖子把脸胡乱地擦了一把,才颠颠地迎了上前“小舒子这几天不见,我可太想你了”

他上前握住阑珊的双臂,上上下下仔仔细细打量了一遍,说道“比我走前并没瘦多少, 还好。”

阑珊笑道“你虽不在身边,我也不少吃呢,怎么会瘦快进来见过晏老师。”

西窗早看见老爷子在里头坐着,忙先放开阑珊,上前行礼道“晏老先生,您也在呢,您老身体安康”

晏成书也早起身,笑道“公公不要如此客气,老朽不敢当。拖赖众人的福气,我还过得去。”

西窗笑道“老先生身子硬朗,怕还要再活一百岁呢。”

晏成书哈哈笑了起来“那不是成了老怪物了”

“什么话,明明是老神仙”西窗的嘴巴非常伶俐,把晏成书逗的十分之乐。

当下西窗又扶了阑珊落座,他很有些心虚,怕阑珊问起自己回王府的事情,于是先下手为强的说道“小舒子,我听说户部尚书李大人要收你为义女的,这几天京城内都轰动了,几乎是有点头脸的都收到了李府的请客帖子”

阑珊也知道李尚书把此事弄的天下皆知,便笑道“我也不晓得李大人竟这般大张旗鼓的。”

西窗却别有一番心境,是以竟恨不得再张扬些,于是说道“这有什么,我恨不得天下皆知呢让那些人知道我们小舒子自然是不乏人疼顾的哼”

阑珊挑了挑眉,看出他的不忿之意,也隐约能猜到西窗的恼怒从何而来,她便笑道“你吃了饭了没有”

西窗其实是没顾上吃饭的,此刻却道“吃过了。”

阑珊打量着他有些抑郁的神色,笑道“晚上我们吃的是花生糖馅的大元宵,又香又甜,还有一碗,你要不要尝尝”

西窗这才眨巴着道“倒也行。”

于是叫侍从捧了元宵来,因先前放在锅里熥着,还是温热的。

西窗咬了口,那粘糕的外皮非常的厚实黏腻,其中的馅儿却是香甜酥香,不由连连点头道“好吃,这是什么拌的,怎么这么香甜呢,还有些酥酥滑滑的口感。”

阑珊道“这馅得用猪油调着才香滑,你尝着那有些酥脆的是碎碎的猪油渣。”

之前阑珊同阿沅在外头四处流落的时候,是在北地的一个小县城内尝过这个味道,才请教那位大婶,传授了这制馅法子的,今日阿沅不在京中,阑珊却还特意吩咐了厨下这样调馅,虽始终比不上阿沅所做的,却也聊以自、、慰,一解相思之愁罢了。

西窗吃的眉开眼笑,唇边还沾了甜甜的馅儿,心情才有所好转,兀自笑道“得亏我走这一趟,不然还吃不到这么好的呢。”

这会儿李墉见他们说好了,便道“要放烟花了,留神点儿。”

于是才叫小厮们把院子里的炮竹烟火皆都点了,一时之间满院子花树银花,地上仿佛银蛇乱窜,热闹绚丽非凡。

连西窗这种心里郁卒的,见了这般热火景致,也忍不住抱着碗跳了起来,连声叫好。

这夜,放过了烟花,西窗也吃饱了,又喝了一盏普洱。

阑珊才问他“小叶可好吗”

西窗打了个饱嗝“好呢。”

阑珊垂眸,轻声问“那王爷呢”

西窗咬了咬唇,偷偷地瞥了眼门口的鸣瑟,终于叽叽咕咕说“也好。”

阑珊听出那一点言不由衷,不由笑问“你呢”

西窗愣了愣,抬头看向阑珊,再也忍不住,哽咽着说“我、我不好。”

阑珊道“你怎么不好”

西窗吸着鼻子道“我什么也不能做,是个废物。”说话间,便跪倒在地上,趴在阑珊的腿上哭起来。“小舒子,你打我吧。”

灯影下,阑珊的眼圈也红了,但她并没有哭,也没有做别的,只是抬手在西窗的头上轻轻地一抚“好好的打你做什么,且今儿是团圆的好日子,你又哭什么呢你瞧,除了阿沅,言哥儿,王大哥还有江大哥,还有回家过节的葛兄外,咱们这些人都在京内,而且不管是在外的还是在内的,都是康康健健平平安安的,这就已经足够了呀。又何必掉泪呢。”

西窗听了这话越发委屈,声音更大了。

鸣瑟叹了口气,走过来在他后颈领子上揪了一把“你哭够了没有是不是想让我丢你出去”

西窗忙把阑珊的腿抱紧了些,癞皮狗似的“你别对我这么凶嘛,好歹让我缓一缓”

这夜,鸣瑟软硬兼施才把西窗扔出门外。

次日一早,李尚书内派了十几个丫鬟婆子,几十个奴仆小厮随行,两辆簇新的大车,接阑珊进府。

最让阑珊意外的是,其后停在门口的一顶大轿子上走下来的竟是杨时毅。

杨时毅先向着晏成书行了礼,笑道“我到底是阑珊的师兄,今日她前去李府,我就权当半个家里人,陪一陪吧。”

晏成书点头道“这也是你的心意。”

出门登车出了巷子,一路往北而行,进了尚书巷,远远地看到门口有几个人站着,一见杨时毅的轿子,都下了台阶。

寒暄过后,又迎了晏成书跟阑珊下来。

阑珊还要行礼,却给李尚书拦住“明日你行礼的时候有呢,现在不忙,随着为父到府内转转。”

正要走又想起晏成书,忙回头对老先生道“今日杨大人大驾光临,就由他陪着老先生吧”

晏成书笑道“李大人请自便。”

李尚书虽是孤家寡人,到底是六部正堂,房子自然是多的是,也都是现成的,先前早就撺掇着杨时毅一起陪着打量,挑选了最为宽敞雅致的一处院落给“姑娘”安身。

有杨时毅掌眼,屋内屋外收拾的,无一处不合阑珊心意的。

李尚书陪着阑珊转了一回儿,笑眯眯地问道“乖女儿,你觉着哪里有不顺眼的,或者还想要添置什么,你只管跟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