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见献帝(4100)(1 / 2)

“这”

左慈无言反驳,只得无奈拿起了笔,“要如何来写回执,还请贤弟指点一二。”

“很简单,就说命令已经收到,即刻率人去办。”

吴良笑道。

这对他来说又是一件白捡的功劳。

稍后见到瓬人军,他只需命人使用随军携带的飞奴向曹老板报告这个消息,曹老板收到消息自然便知道该怎么做,而迎取献帝的首功,自然也落入了吴良囊中。

其实严格意义上讲,这次倒并不算是他坑害了袁绍。

就算没有吴良,张梁也注定是要被左慈反杀的,而袁绍的这封“羽檄”自然只能落得一个石沉大海的结果。

如此耽搁上一段时间,待献帝跑到了洛阳,曹老板也照样会立刻前去迎接。

而在这个过程中,吴良只是提前向曹老板提供了一下情报,其实事情的结果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唯一的改变便是吴良率先出手揽下了这个功劳。

“明白了”

左慈微微颔首,艰难的提起手来在简牍上写下这两句话,接着又依照吴良的意思将其装入鸡毛竹筒之中。

接过鸡毛简牍,吴良又亲自施为,使用张梁书房内在有准备的封泥将其封住,再从书案上找到张梁的印玺在印泥上重重一压,大功告成。

重新将鸡毛竹筒放回左慈面前,吴良嘱咐道:“稍后你叫人进来将这羽檄交给那两名使者,命他们带回便是。”

“好说。”

左慈应了一声。

回头却见吴良与典韦已经站到了位于书房北墙的那块写有“勤政亲贤”四字的匾额之下。

这匾额悬挂的位置并不算高,以典韦的身高只需稍微踮一踮脚便能轻易摸到,不过为了更稳当一些,典韦依旧将旁边的案几搬了过来, 踩在上面去取匾额。

匾额的后面果然藏有一个木质小门。

小门上则留了一个圆形的小铜环, 典韦回头询问吴良的意思,得到吴良的默许之后才轻手轻脚的拉开了木质小门。

“公子,里面共有两个木箱,一个上了锁, 一个没有上锁。”

典韦看过之后, 回头对吴良说道。

“两个木箱”

吴良心中略有些疑惑,难道木箱不够大, 无法将所有的甲骨文献装进去, 因此不得不分开来装

但若是如此,为何一个上了锁, 一个却没有上锁

很显然两个木箱中装的东西应该是不一样的, 最起码对于张梁而言,里面的东西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

“都取下来吧。”

吴良微微颔首。

“诺。”

典韦应了一声,不消片刻便已将两个箱子摆在了吴良面前,顺便还十分麻利将那个暗格与匾额恢复了原状。

吴良则率先打开了那个没有上锁的木箱。

这个木箱里面放置的正是一个龟甲刻制而成的甲骨文献, 吴良清点了一下, 不多不少刚好是张梁此前所交代的一十三块也就是说, 另外一个上锁的木箱献, 而应是对张梁而言更加重要, 也更加私密的东西。

“典韦。”

吴良又冲典韦示意了一下。

典韦过来捏住铜锁, 只听“咔嚓”一声, 那铜锁的锁柱便已经断做了两截这个时代的锁头真心不太够看, 无论是材料还是制作工艺都很落后, 也就是起一个心理安慰的作用。

吴良则顺势打开了木箱。

木箱之中放置的竟全是简牍,从这些简牍的新旧程度上来看肯定都不是古书文物

吴良拿起最上面的一卷简牍打开查看。

里面全都是汉代流行的隶属字体, 这自是更加证实了吴良的判断,而简牍之中的内容则令吴良精神一振。

这是书信

袁绍与张梁之间来往的书信

而光是这第一卷简牍中所写的书信内容便吓了吴良一跳。

在这卷书信中, 袁绍竟要求张梁率人秘密潜入洛阳,刺杀自己的叔父袁隗与留在京师被董卓所困的袁氏宗亲

“这”

吴良对于那段历史很是熟悉。

在史书中, 那应该是发生初平元年的事情,当时京都还在洛阳, 董卓把持朝政善行废立之事, 关东州郡群情激奋,各路诸侯于是准备起兵讨董,并准备推举袁绍为盟主。

董卓得知此事之后,于是便把袁绍的叔父袁隗以及在京师的袁氏宗族全部杀害。

于是诸多豪杰都因他一家遭难受感动, 人人想着为他报仇,到了后来, 各个州郡蜂拥而起的部队,竟也都打起了袁氏旗号,关东盟军迅速壮大,袁绍的声望亦是空前高涨,很快成了各路诸侯中最为强大的势力。

可是

这信件中记载的内容与史书中的记载存在着很大的出入啊

难道袁绍的叔父袁隗与袁氏宗亲并不是董卓杀的,又或者说就算是董卓杀的,那时袁绍其实也对他们动了杀心

这又是为何

吴良不由想到了袁绍在汝南袁氏一族中的地位。

史书记载,袁绍其实是庶子,乃是父亲袁逢与一个婢女所生,因此早年他在袁氏一族中的地位颇为低微。

而他的弟弟袁术就不一样了。

他才是父亲袁逢与明媒正娶的夫人所生,虽是次子,但却是根正苗红的嫡子。

这也才是袁氏兄弟二人始终不和,互相之间屡次互相使绊,甚至还打了许多场代理人战争,最后谁也没捞到好处的主要原因。

因为袁术始终瞧不上袁绍这个庶子。

而汝南袁氏对于袁绍这个庶子也并不怎么待见,从未给过他任何资源。

试想假如袁氏兄弟能够一条心。

哥哥袁绍身为关东盟军盟主, 坐拥东汉末年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弟弟袁术的军事实力亦是不容小觑,一度在豫州、荆州、扬州等地称王称霸,甚至差点干掉曹老板。

这两个人在当时的诸多势力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两人联手只怕直接就横扫了天下,哪里还有其他人的事情。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不过从这些细节上也可以看出,袁绍虽然始终以“四世三公”的显赫家世身份来笼络他人,壮大自己的势力,但袁氏宗亲与袁术却未必将他当做一家人来看待,甚至可能在很多事情上都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