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组织架构再调整,法家卫鞅!(1 / 2)

第154章组织架构再调整,法家卫鞅

处理完公务。

唐景没有急着安排跟精灵女王的二次见面,而是在禁卫旅将士护卫下,浩浩荡荡出了长安城,前往城外视察、慰问将士。

大战结束。

龙骧军团、天策军团自不可能再返回城内休整,都是在城外扎营。

之前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二十几万大军挤在城内,呜泱泱的,愣是将个长安城变成军事要塞,导致长安城内的经济建设,几乎陷入半停滞状态。

大军驻扎在城外,才是常态。

真正返回城内休整的,唯有张辽率领的长安守备师,他们需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之下,都以拱卫城池为第一要务。

视察期间。

唐景主持了对此战立功将士的嘉奖仪式,嘉奖内容除了金钱、铠甲等物质上的奖励,还有职务上的晋升。

长安即将新组建两大军团,同时扩编城卫军团。

有的是职位空缺。

唐景已经在考虑设立荣誉功勋体系,以增强战士们的荣誉感跟使命感。

除了嘉奖,他还专门抽空,接见了联军战俘中的战士代表、原住民武将代表,鼓励他们融入长安军中,跟长安一起战斗。

长安也将一视同仁。

虽然只是口头承诺,但对联军战士而言,已经是弥足珍贵。

他们反正是被阿兹特克玩家虐惨了。

妥妥的工具人

反倒是投降之后,在长安军中,难得获得了同袍之谊。

也是讽刺

一圈视察下来,等到长安返回宫城,已经是日落时分。

驿站。

唐景出城的同时,邬先生作为长安方面的谈判代表,再次跟精灵女王会面,当面传达了长安的新要求。

之后便没怎么寒暄,当即告辞离开。

其实也是一种态度宣示。

对长安而言,条件就是这么一个条件,精灵、矮人要么选择答应,要么另请高明,比如,再跟联军联系联系

这当然是玩笑话。

联军现在自身都难保,就算答应,用唐景的话来说,又能顶什么用

“咳。”精灵女王率先打破沉默,“应该说,除了要价高,长安在出兵这一块,确实是诚意十足,没什么好挑剔的。”

“陛下说的是”

无论精灵,还是矮人,对这话都很认同。

不等他们提出具体的出兵要求,唐景就已经主动提出,将派出两个满编的三阶重装军团协助,可以说是仁至义尽。

仅这两个军团的实力,就抵得上精灵、矮人战力之和。

难道还能有什么更高奢望吗

“就是这要价,是不是太高了一点六百万金币,再加上我们附赠的武器装备,价值都接近小一千万金币了。”

哪怕富裕如精灵、矮人,也是有些兜不住。

家底一下就被掏空。

“那能有什么办法长安提出的归顺条件,我们没办法答应,那人家可不就公事公办吗还能打个折扣还怎么滴”矮人王罕见发话。

相比精灵的傲娇。

矮人其实更倾向于说,名义上接受长安的统治。

人长安也很人性化,都说了,即便是北落山脉的精灵、矮人悉数归附长安,各部落也仍旧是实施自治。

长安既不会派遣官吏,也不收税,就是要占着一个大义。

能掉块肉还是咋滴

“那怎么着,还真能归附长安啊传出去,怕是要被整个大陆的族人笑话。”当即就有精灵首领反驳。

“就是”

“就连兽人、海族,都没有选择归附长安呢,我们怎么可以”

“嘿,那就这么着吧。”

矮人王虽然颇有微词,最终还是同意长安提出的条件。

没办法。

精灵也好,矮人也罢,都傲娇得很。

那就为傲娇买单吧

谈妥之后,精灵女王先行离开,矮人王却是留了下来,他将跟龙骧军团、天策军团一道进入北落山脉,抵抗魔潮。

有点充当监军的意味,毕竟是花了大价钱的。

4月13日,上午九时。

不管外界如何变化,唐景仍旧在按部就班地处理领地事务。

修炼内功最重要。

在长安大反攻的两天之后,唐景主持召开领地政务会议,参会的除了各司主官,还有长安县令方岳,门罗县令陈蕖以及登顿县令沈庭。

此外还有两位特殊来客。

一位是c级卡牌召唤的明朝户部尚书夏原吉;

一位则是b级卡牌召唤的法家代表人物卫鞅。

夏原吉,明朝初年重臣,早年丧父,遂力学养母。

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中举人,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省制诰,以诚笃干济为太祖所重。

建文帝时任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任内政治清明,百姓皆悦服。

明成祖即位后,夏原吉升任户部尚书,主持浙西、苏、松治水事务,被委以重任,与吏部尚书蹇义并称为“蹇夏”,辅佐明成祖开创“永乐盛世”。

之后又辅助明仁宗、宣宗,成仁宣之治。

宣德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夏原吉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获赠太师,谥号“忠靖”。

夏原吉一生政绩卓著,尤以理财为专长,系明初杰出的政治家,经济改革的倡导者,甚至被誉为明朝户部尚书第一人。

卫鞅就更有名了,又名商鞅。

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法家代表人物,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改革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

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

结局不可谓不凄惨。

会议一开始,唐景便亲自宣布了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