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得,又疯一个(1 / 2)

“多大的姑娘了,还揪着衣裳擤鼻涕呢也不怕别人见笑话”

徐四妹忙把手里的衣角放开,吸了吸鼻子说:“娘,您是想告诉我,就算一个小事也有可能遇到问题对不对

而真的问题在于,如果遇到问题就放弃,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了。只有坚持做下去,才能把事办成了是吗”

林桃抚着小丫头的头,满意点头。那只遇到事,只会躺在她身后瑟瑟发抖的小白兔长大了呢。

“娘火草纸的事我要继续做我一定会好好做下去的”

“知道了,知道了。把我喊醒了,我肚子更饿了。”

话音刚落,小妮子就跟小兔子似的,嘴里叫着“我这就去”,蹦跶着走了。

斜靠在床上,嘴角上扬。

或许,这就是养孩子的乐趣吧。

看着她从翻身、坐立、扶站、走步、跑跳然后懂思考,有目标。

两日后,随着解封日到来,一个惊天的消息随着锣声响彻整个桃源镇。

皇朝的赈灾粮入城了

镇上那些缺粮少水的百姓们,可都高兴坏了。

因为粮食来了,按照惯例,县衙就会设粥棚施粥。

粥可是好东西,有水有米啊

同一天,县衙发出布告,命店铺开张,有序的恢复以往的生活。

这下,那些制衣裳、卖鞋卖袜、售胭脂的买卖人可高兴坏了。

当天就把铺子开了起来。

其中就包括周锄以前在的牙行。

牙行的东家为讨喜庆,还在牌匾上挂了红布,门前炸了炮。引得不少人来围观。

都说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些个做酒楼的,脸都苦得能拧出水来了。

不为别的,铺子里没水用,他就是想开张,也没东西卖不是。

还有那城门关门,没有客来客往,楼子里的客房不也没人住嘛

可为了响应县衙,还得硬着头皮强颜欢笑的开张迎客。

不过好在大家都是一个镇上住的,谁还不了解谁呢也就没有食客上门。

然而,次日一早,大伙心心念念的赈灾粥变成了赈灾放粮。

大伙免不了失望,但也还是去排队领粮。

一大早,周锄就来院里喊她了。

徐四妹从昨日解封开始,继续忙活着做火草纸。

只是原本上山摘火草叶的三个妇人,听闻将要赈灾后便请了辞。

和以前不同,那丫头现在遇着事,也不惊慌、不颓废了,自己叫着张虎妞和林月牙就上山去了。

大有没人干,她自己一个人都要继续干的势头。

左右一个人在家里,除了喂鸡、喂鹅、喂兔子,也没啥有意思的,就跟周锄看看去。

路上顺便和周锄说说,把手里铺子佃出去的事儿。

她一提起,周锄就把话接了过去。

“婶,我知道的。昨儿去牙行,我就把佃租的消息写在牙行了。您放心,有我看着呢。还有您最先买的那处胭脂铺子,昨儿就开起来了。

涂掌柜还特意找到我,问您租子多少,说是过两日好备了银钱给送过来。”

不得不说,周锄这小子做事,从来都贴心。

但是佃租该收多少,她就有些拿不稳当了。

毕竟,这也是第一次当包租婆不是吗

“你觉得呢收多少合适”

“婶,这事儿,可得您自己定。不过年头好的时候那一段的铺子,差不多大小的,也就五银,也只收三四两的。”

“那就三两吧。”

“会、会不会太便宜了”周锄觉得有些过意不去,总觉得是自己说的价钱影响了林婶的决定。

早知道,就只说五两好了。

“年头不好嘛以后落雨了,该五两,还是得收五两的。”林桃说。

在她看来,多那么一口,又不能吃出一个胖子来。

价钱要得太高,把人吓跑了,她怕是连那每月三两都难得收进来。

等他们快到县衙门前时,就见领赈灾粮的队伍已经排得不短了。

刚站进去,就听前面吵了起来。

“这种粮食,拿给我们怎么吃”

“就是,都黑成这样了,里面还掺沙土,叫我们怎么吃”

“就你们还嫌弃这赈灾的粮食既然这样,那就别领了把粮食放下,滚”

造册的小吏一吼,官兵就把那两人围了起来。

那两人被吓得不轻,也不敢再说话了,把两袋子粮食放在桌上跑走了。

队伍前面,有人小声说:“做得也太过分了听说运来的粮食是不错的,都被那些有钱人家拿陈仓烂谷子给换去了。”

“换了又如何,谁叫咱们没钱没势呢。如今还指着这点赈灾的粮食过活。”

“快别说了,一会让官爷听了去,该领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