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乾隆继后52(1 / 2)

乾隆这个时候,为十二阿哥考虑的心情是真的,十年之后,对十二阿哥的忌惮也是真的。

乾隆之前五十岁的时候只是算着年纪觉得自己老了,实际上以他的生活条件乃至医疗条件,他这个时候身体机能还是很好的,就是正常中年人的水准。

但人到了六十岁,那是不服老都不行了!乾隆又是个喜欢折腾的,这年头男人也不会考虑防晒的问题,因此脸上手上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老人斑,头上也出现了明显的白发,而不像是之前一样,只是丝丝缕缕,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光是看外表,就足够乾隆心焦了,结果在看到儿子风华正茂,难免就生出点阴暗心思来。

乾隆如今已经不怎么召幸宫里那些高位嫔妃了,一个是都人老珠黄了,另一个就是看到她们,似乎都在提醒自己也老了。所以,乾隆如今反倒是更喜欢召幸那些年轻鲜嫩的小姑娘,哪怕不真刀实枪地上,看着让人觉得自己也年轻起来。

苏茵如今也松弛了起来,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只能是看谁更能熬,就算熬不过乾隆,苏茵觉得自己寿终正寝也没什么问题。至于自己死后,十二阿哥如何,那她也管不了了。

存了这样的想法,苏茵就挺端得住,她也不多插手几个孩子的事情,哪怕十二阿哥开府出去就封了个贝勒,她也不吱声,只是私底下叫十二阿哥去看圣祖实录。

十二阿哥也不傻,自从秘密立储的制度建立好了之后,大家一下子就明白,这事的主动权就在乾隆手里,所以,只要乾隆还有一口气在,你就得老老实实的。

所以呢,瞧着自家皇阿玛愈发奢靡无度,性情也变得阴晴不定,反复无常,十二阿哥就提起了十二分的心。他就从苏茵那里得了一句话,就是雍正夺嫡的法宝,所谓争是不争,不争是争,你尽管干事,让你干嘛你就干嘛,只要干得好,不走了

褶子,其实乾隆也无人可选。

比起康熙一帮儿子的能耐来,乾隆儿子不光活下来的少,能耐也多有不如。怎么说呢,倒也不是一个个都是废物点心,但就多半是中人之姿。

十一阿哥算是里头比较出挑的,他从小养在苏茵身边,苏茵待他从来都是一视同仁,小时候他不明白,但是长大一些之后算算时间都知道,自己跟十二阿哥不可能是同胞兄弟,他后来悄悄询问自己生母的情况,好在他两个亲哥哥都在,永璇说

不清楚,但永?心里头却知道一点,自己额娘肯定是在什么地方犯了皇阿玛的忌讳,以至于他被出继,永璇成了透明人,宫里头几乎没人再提起嘉贵妃,十一阿哥能打听到自己头上来,只怕已经是皇后给了方便。

其实永?是挺感激苏茵的,他虽说出继出去了,但一些皇子能享受到的东西,他依旧能享受得到,这些肯定是皇后吩咐下去的,要不然就内务府那个捧高踩低的劲,能管这些?另外,永璇之前在宫里,一直没受什么委屈,肯定也是受到了皇后

的关照。另外十一阿哥也是一样,十一阿哥能长成如今这个模样,半点都不狭隘,性格也是活泼大方,可见皇后真拿他当亲生的一般。

十一阿哥其实心里头有些郁闷,不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时候,他还是想要跟十二阿哥别一别苗头的,但知道之后,他就明白,自己要是跟十二阿哥争,哪怕苏茵不说话,在别人眼里,都是他不知道感恩,不识好歹。

另外就是,他之后就意识到了十二阿哥在很多事情上跟自己的区别,十二阿哥是实干型的,他遇上事情,首先考虑的就是这问题出在哪里,怎么解决,而不会在细枝末节上头做文章。而十一阿哥怎么说呢,书读得的确比十二阿哥好,但很多时

候做起事来,就有些拘泥,重视小节,疏于大略。

十一阿哥如今也算是服气了,不管怎么说,十二阿哥上位总比其他人好,哪怕是十三阿哥都一样,十二阿哥跟十一阿哥在兆祥所就几乎是一块长大的,十三阿哥终究差了好几岁,他生下来之后,两人都已经去上书房读书了。

所以说,只要十二阿哥自己稳得住,他是真的可以顺利继位的。

有了这样一重信念,在没什么像样的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十二阿哥就比较从容了。乾隆喜欢花钱,那就搞钱呗!

生产力对于经济的推动是非常明显的,以前很多好东西,都只有皇宫大内才有,外头根本就看不见,主要是工艺太复杂,成本太高,所以,也只能是作为奢侈品,专供特权阶级。

但到了十二阿哥这里,干脆就分等级呗,更精密的,材料更好的,继续皇家专用,普通一点的,就放到民间去就是。

所以,十二阿哥干脆求了乾隆,从工部调集了一批匠人,又请了一帮传教士作为顾问,然后就开始折腾起各种玩意的工业化生产起来。

之前乾隆为了减少八旗供养压力,硬是将相当一部分汉八旗和下五旗的包衣给出旗为民了,又想着叫一部分满八旗回关外耕种,结果出旗为民倒是干成了,毕竟,刀把子在手,汉八旗和下五旗包衣在八旗体系里头本来就弱势,有能耐的不怕这

个,没能耐又没关系的,不认命还能怎么办?你不走人,上头停了你的铁杆子庄稼,又不许你干别的事情,你还能怎么样?

但这么一来,外头也多有乾隆刻薄寡恩,甚至说皇家过河拆桥的话,十二阿哥之后就干脆求了乾隆,表示自己这边需要大量读过书有一定知识的人做工匠,但这年头文盲率很高,反倒是旗人里头,各旗都有旗学,就算很多人好逸恶劳,不想学

习,但总归不能算是完全的文盲。

所以,汉八旗里头这些被逐步清出八旗的人,多半都是读过一点书的,便是下五旗的包衣,多半也有一技之长,但他们的能力也不足以支撑他们参加科举,转为民籍之后,多半还是种地或者是做些工匠,与其如此,还不如纳入到自己手底下

来。

这些人本身祖上就跟着八旗入关,其实如果供养得起的话,朝廷也不想将人赶出去,但没办法,八旗人口越来越多,朝廷根本供养不起,与其委屈满人,那只能委屈汉人了!

如今十二阿哥提出了一个新可能,就是让汉八旗成为八旗的生产力量,而不是战斗力量。

乾隆一开始觉得十二阿哥是异想天开,不过既然儿子有想法,那让他去做一做,就算是碰个满头包,也总比什么都不敢做来得好。

被勒令出旗其实也叫许多人心中生出怨恨来,这些人拿现成的拿习惯了,如今叫他们自谋生路,那真是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头,十二阿哥首先招纳的就是这样一批人,你们可以重归旗籍,铁杆庄稼一样拿,但以后不用你们出甲当兵了,而是归入

工部管理。

这些人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了世界的参差,以前或许拿的钱不多,但是作为旗人,哪怕是汉军旗或者是包衣,在政治上是有特权的,别的不说,同样是犯罪,旗人归步兵统领衙门管,普通人就归地方衙门管,这里头差别就很大了,弹性也比较

多。遇上旗人跟民人有什么争端,肯定都是先偏向旗人的。

所以,一些在外头不知道吃了多少亏的,也不管是不是让他们做匠人了,他们祖上说不定本来就是给八旗做工匠的呢,因此一个个根本没什么心理压力。

等到进了工部,发现自己的主管上司是十二贝勒,那说不定就是未来的主子爷,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早早先挣个从龙之功啊!

十二阿哥也是挺能用人,汉军旗的做技术员,下五旗的包衣做技术工人,至于普通的只需要执行的匠人,就选那些连包衣都不是的户下人口,等级分明,叫这些人就算原本有些怨恨,也没了,毕竟,他们又能做人上人了!

当然,你要实在是废物点心,那对不起,八旗不养闲人,或者说,不养汉族闲人,那么多满八旗的大爷还在那里嗷嗷待哺,朝廷都得捏着鼻子忍着呢,你们本来就不是关外元丛,许多甚至都是平定三藩的时候才反正投靠的,算不得自己人,还

指望白吃皇粮吗?

十二阿哥一番折腾,居然干得有声有色,先是将玻璃制造的成本给降下来了,然后又开始制造钟表,怀表先改成腕表圈一波钱,然后又将钟表上头的罗马数字变成十二时辰,又圈一波钱,之后再做出一些误差比较大,需要每天用发条校准的座

钟,这些就是可以卖给外头那些之前用不起自鸣钟,但手里又有点闲钱,还喜欢新鲜玩意的人的。

许多东西,变成标准化流水线生产之后,生产得越多,成本就越低,弄到最后,居然十三行那边也订购了一大批,往南洋之类的地方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