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这些,十二阿哥就圈了一大笔钱,顺利将之前被出旗为民的相当一部分人给养了起来。对于那些还留在汉军旗和下五旗包衣里头的人,如今算是有了个出路,那就是去工部名下的作坊里头做技术员和技术工人。
十二阿哥前脚刚赚了钱,后脚乾隆就有点看不过眼,硬是将一部分作坊给划拨到了内务府,十二阿哥对此也没什么想法,自己要是能顺利继位,那内务府挣的钱也就是自己的,要是自己不能,那这些钱落到谁手里也跟自己无关。
乾隆如今愈发意识到,十二阿哥居然还挺能干,当下又要他去解决西北那边的问题。
乾隆继位之后,准噶尔就没消停过,后来好不容易平定了准噶尔,大小和卓又折腾起来,哪怕后来平定了,那边还老老实实送女入宫,也就是如今宫里的和妃,这位进宫的时候就二十多岁了,但的确美貌,前些年的时候颇为得宠,一度都敢跟
苏茵呛声。但她一直没孩子,后来恩宠也日渐减少,也就没底气折腾了。
那边地理位置很关键,乾隆又不放心叫附近的蒙古人占着,这些人一直在想办法移民过去,但收效一般,成本却很高。
十二阿哥得了吩咐,研究了一下那里的地理水文环境之后,干脆跟乾隆上书,表示那边也别继续做什么牧场了,直接开垦出来种棉花。
如今大清就有两亿人口,算上隐匿的人口,只怕更多,普通百姓那真是连裤子都穿不上,大姑娘都只有一两片破布遮羞,只能待在家里不出门。
这也是难免的事情,这年头又没有化纤布料,不管是棉布还是麻布,产量其实都是有限的,而且还比较容易损耗,皇家可以一件衣服穿一次,下水之后就不再穿,但是普通人家,能有一件补丁叠补丁的衣服,都算是不错了,起码衣服破了,还
能弄到边角料补一下。
之前大清的纺织业几乎都是集中在江南,那边产蚕丝,产棉花,其他地方纵然也种棉花,但规模很小。像是松江布这玩意,自家都不够用,还得大批量出口,横竖往外卖卖得出价钱,而下头那些百姓,手里能有几个大子!
十二阿哥之前读史书,就发现棉花这玩意本来就是西域那边传来的,可见那边的气候更适合种植棉花,所以,干脆一点,现在还种棉花,粮食什么的,可以从河套那边运过去,没有粮食,没有牧场,棉花布料倒是抢过来能穿,但蒙古人底层穿
羊皮,高层穿丝绸,棉布属于是底层买不起,高层不屑穿。如此一来,蒙古人对那边也就没什么兴趣了。
至于种棉花的人从哪里来,呵呵,只要有足够的利益,还怕人不过去吗?甚至一些战斗力开始稀烂的绿营逼着他们开拔过去,就地解职为民,叫他们屯垦,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十二阿哥还琢磨着将那边变成塞上江南,倒不是跟江南一样种植桑稻,而是让那边变成另一个织造中心,不光是纺织棉布,也可以纺织毛呢,有了足够的经济利益,那朝堂上也就没人反对继续在那里驻兵,防备罗刹人了。甚至,蒙古人为了保
证自家的羊毛能变成钱,都得保住
老实说,苏茵知道十二阿哥这般做法的时候,嘴巴都有些合不拢,这是无师自通啊!
事实上,十二阿哥也是从传教士那里知道的,西洋那边的纺织业一度就是用的是羊毛,棉布用的棉花主要来源于南亚次大陆和美洲。据说当年为了发展毛纺,西洋那边硬是将土地圈成草场,逼着农民破产,成为纺织工人,而中原这边,北边现
成的一群养羊的蒙古人,不用上,那不是白搭了嘛!至于说技术问题,不是十二阿哥吹嘘,中原这边以前不知道从外头进口的那些呢料是怎么回事,这只要知道了,以各地织造的本事,很快就能搞明白,这些应该怎么做,回头能用低成本和高质量
逼死那些西洋人。
别看后世纺织业已经变成了那种劳动密集型的落后产能,但放在这个时代,纺织业才是工业革命的先锋力量,这年头的布,放在哪里都能当钱用。
十二阿哥如今的中心工作就一个,那就是搞钱,如今和?也已经在乾隆身边脱颖而出,他同样是个会搞钱的,乾隆琢磨着和?也还算是年轻,便想着和?可以作为留给下一个皇帝的肱骨,因此,也有意叫和?配合十二阿哥干事。
两人这一联手,那真是一加一大于二了,竟是弄得原本已经有些暮气沉沉的朝廷竟是又显出了几分活力。和?又不是天生喜欢当奸臣的,既然能够通过生产力的进步掏出钱来,干什么要搞什么歪门邪道呢!他也想要跟鄂尔泰张廷玉这些人一
样,配享太庙。
十二阿哥又没有有意结党营私,也没有在朝堂上跟乾隆争权,反而一直挺听话,还能给乾隆搞钱,就算是喜欢跟工匠厮混在一起,也无损大节。之前雍正各种搞钱,将大清的社稷顺利延续了下来,但雍正的搞钱是从既得利益者口中夺食,以至
于名声很糟糕。结果十二阿哥搞钱就是搞增量,总能从一些别人想不到的地方搞出钱来,大家还都能分到好处,如此,即便十二阿哥不主动拉找人心,朝堂上也渐渐有一大群人或主动或被动站在了十二阿哥身后。
像是富察家,福康安尚了五格格,也就是固伦和庆公主,十一阿哥娶了傅清的小女儿,可以说,已经结成了坚实的政治联盟。
十二阿哥虽说没有娶富察家的女儿,但要的却是瓜尔佳氏。
这一家也是悲催,当初出了个太子妃,结果胤?在位的时候跟瓜尔佳氏就不亲近,反而更亲近母族赫舍里氏,当然之后胤?被废,瓜尔佳氏也没受到什么牵连就是了,但饶是如此,之后也有些青黄不接的架势。如今乾隆想要给十二阿哥一个姓
氏显赫的妻族,又不想要真的给十二阿哥一个强大的助力,选择瓜尔佳氏就比较不错。
瓜尔佳氏哪怕这些年有些沉寂,但对于子孙的教养还是比较精心的,十二阿哥的福晋苏茵头一次看到的时候,差点以为看到了富察皇后。
当然,她倒是没有像富察皇后一样以俭朴示人,但是那端方的气度,却差不多是如出一辙。
苏茵也不打算做什么恶婆婆,她几乎不插手十二阿哥房里的事情,十二阿哥到了年纪,需要教导人事的宫女,还是乾隆先提起来的,后来就被苏茵顺理成章推给了乾隆负责。之后,十二阿哥的几个使女,几乎都是乾隆安排的。
不光如此,瓜尔佳氏前脚刚嫁进来,乾隆就像是嫌儿子内宅太清静一样,又给十二阿哥挑了个侧福晋,这个侧福晋同样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是钮钴禄氏,还不是太后那一支钮钴禄氏,而是阿里衮的后人,就是一等公在康熙雍正两朝转了好几
圈,结果到头来都没真正转支的那一家。当然,不是嫡系,而是三房的格格。
但是哪怕是三房的女儿,那也是钮钴禄氏,瓜尔佳氏跟他们家比起来,都显得有些势单力薄起来,毕竟,瓜尔佳氏当年就是个和硕额驸一等伯,钮钴禄氏到今天还是一等公呢!
苏茵还跟乾隆抱怨过,结果乾隆来一句,要是十二阿哥连内宅的事情都搞不定,那他之后又怎么平衡朝堂呢?朝堂上的事情可不像是内宅那样,就是那三瓜俩枣的,争的就是男人的宠爱,比的就是儿子是谁生的,朝堂上的利益纠葛可比内宅复
杂多了。
苏茵心里翻了个白眼,乾隆自个也没真的能平衡后宫啊,孝贤皇后在的时候,是孝贤皇后面面俱到,本身又家世出众,即便是慧贤皇贵妃也难以与她分庭抗礼。轮到苏茵,苏茵属于躺平分权派,叫一帮无宠有位的废品给自己分担宫权,她们是
自个平衡自个,苏茵之后又连生了几个孩子,算是稳定了自己的位置。
但十二阿哥那贝勒府里头,哪有这样的事情!瓜尔佳氏家世略逊,如今也没孩子,总不能叫她抬举几个格格跟钮钴禄氏打对台吧!
偏生这种事情上,苏茵也不能有所倾向,说白了还是钮钴禄氏真不是好惹的,这一家或许成事不足,但论起坏事,还是绰绰有余的,要是得罪了他们家,他们带着一帮子姻亲在背后使坏,没得给十二阿哥添麻烦。
不管怎么说,乾隆这些年也算是给十二阿哥打好了底子,叫十二阿哥在朝堂上虽说不至于如鱼得水,也没什么掣肘。
但是,乾隆这人的性子在这里,人家是外宽内忌,他外都不宽,因此,对着十二阿哥各种吹毛求疵,也亏得十二阿哥心大,换个心窄的,只怕早就变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