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贵妃9(1 / 2)

做皇帝的人,多半敏感多疑,雍正尤其如此,他这会儿就开始怀疑,有人想要借着这些道士害自己。

他也不急着驱逐审问这些道士,反倒是继续养着他们,准备研究一下,这些道士的丹药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能怎么回事呢?这又不是仙侠世界,正经的草药放在炉子里面一烧就成灰了,想要凝结成丹药,里面肯定是要加一些重金属的,这些东西吃得少还好,多吃一些就是重金属中毒。

所以, 雍正叫下头私底下用鸡鸭之类的家禽家畜试药,最后发现体型越大的扛的时间越久,但到最后,几乎都出现了躁狂的症状,剖开来看一看,肠胃轻的出血,重的都溃烂了。只将雍正吓得不轻,他可不会相信什么只有人类这样的万灵之长才

能吃丹药,其他不行,要不然,鸡犬升天的故事从哪儿来的?

雍正没有大张旗鼓地处置那些道士和尚,而是悄悄地将人都赐死了,外头一点风声都没传出来。

不能吃什么长生不老药,雍正对于那些什么道经也失去了兴趣,后来干脆跟着苏茵一起练一练八段锦,每次坐的时间长了,就起身拉伸一下,久而久之,居然也觉得还算不错,起码筋骨不像是之前一样僵硬了。

弘时他们几个在前朝也干得不坏,三阿哥的确缺了几分机变,甚至有点死心眼,但正因为如此,在刑部却也干得不坏。弘历弘昼也各有成绩,等过了两年,雍正便给几个儿子都封了爵。

雍正在封爵这种事情上,还是比较小气的,弘时和弘历都只是贝勒,弘昼只捞了个贝子。当然,雍正还给几个孩子面前吊了根胡萝卜,就是再等五年,还有一轮大封,就看你们做出什么成绩来了。

如今想要立功,混资历显然是不行的,就得正儿八经做出点事情来,弘时心一横,就跟雍正领了推进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的差事,当然,也不是他做主导,这事主要是怡亲王在做,弘时做个副手罢了。弘历哪里敢落后,也主动请缨,表示想

要跟着朝堂上几位大人推进各地摊丁入亩之事。

这几年,便是废除贱籍这个新政,其实推行也不算容易。毕竟,所谓的贱籍,差不多就是最底层了,放在地方上,那就是被欺压剥削的对象,少了贱籍,大老爷们不就少了个盘剥的阶级?再有就是,废除贱籍之后,贱籍的子女也能参加科考

了,那不是又给现在的许多读书人增加了竞争对手?甚至,连普通的自耕农都不乐意此事,贱籍放良之后是要谋生的,他们肯定不会继续做乐户,做奴婢,做?民,那多半还是得去种地!可地就那么多,自耕农自己的土地都不够用,还得租佃地主

家的土地来种,如今再来一帮抢饭碗的,到时候地主家里面肯定要涨租子。

所以,上头三令五申,下头其实都在消极对抗,甚至还有逼良为贱的。雍正是个急脾气,早就气得不行,反正就是拿着下头那些不尽心的官吏作筏子,谁要是不好好干,那后头有的是人等着补上来。

当然,也不能光让人家干活,总得给人家一口肉吃。就像是你想要朝臣清廉自守,就不能给的俸禄太低,要是当官的还没有普通人能挣钱,他们自然就会从别的地方掏出钱来。

雍正如今就在搞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反正就是,先把官员这个阶层喂饱了,以后他们再折腾,那问罪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雍正也没光培养几个大儿子,如今居然也开始带着福宜福惠看折子,有的时候,还询问他们的看法。福宜福惠他们几个这几年也不是混吃等死,之前为了搞历史模拟,他们几乎将能够看的史书都看了个遍,虽说多半是囫囵吞枣,但历史上本来

就没有新鲜事,从古至今,社会改革的脚步其实就从来没停过。

因此,两人结合看过的史书,居然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有的虽说还显得幼稚不周全,但总归已经有了一定的见解。

雍正对此极为欣慰,上哪儿都恨不得带着这两个孩子,以至于已经有些人浮想联翩,连着前头的弘时弘历都有了危机感,毕竟,废长幼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说不定雍正搞什么秘密立储就是为了下头心爱的小儿子呢!

弘时之前一度有过阴暗地心思,这几年下来,也有些丧气,他发觉自己大概不是那块料,他很多时候脑子转不过弯来,自觉自己真的玩不过这些大臣,他也意识到,只怕自己不会被雍正选中,之前跟弘历竞争,无非就是咽不下那口气,小兔崽

子才十二三岁就阴我,真等你当了皇帝,我哪里还有好日子过!如今一看,皇阿玛居然还有别的心思,那我看热闹好了,我宁可下头小的占了便宜,也不能叫弘历你成事!

而弘历这边呢,他一度以为自己是雍正最好的选择,尤其,雍正对他的看中,是许多人都看得见的,他的福晋是李荣保家的格格,而弘昼的福晋,不过就是个寻常佐领的女儿,几个年长的皇子中,就他福晋最为出众,这还不是皇阿玛对他的看

重吗?

等如今发现,雍正另眼相看的还有下头刚十岁出头的弟弟,弘历就满心不甘起来。

他如今还年轻,甚至在他年纪大了之后,依旧不是什么擅长隐忍的人,他早就将皇位视作是自己触手可及之物,结果如今发现,皇位离他的距离居然变远了,还有了更加强有力的竞争者。

弘历也还算是心里有数,要是只有一个福宜或者福惠,说不定他会铤而走险,但贵妃三个儿子,年纪相差都不算大,他不可能同时针对三个人。再有就是,他也没有信心,在雍正的眼皮子底下,对着下头几个小兄弟下手。思来想去,他能做

的,竟然就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另外就是,贵妃三个儿子,福沛也就算了,福宜福惠都是养在皇后身边的,难道他们就甘心成全另一个人?这般一想,弘历心里便有了想法。

实际上,不光是弘历这般想,还有其他人也有这个想法。比如说允?,这位跟弘历算是两重亲戚了,他娶的是马齐的女儿,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跟弘历既是叔侄,也是连襟。

所以,这位肯定是倾向弘历的,毕竟,他之前也被雍正打压得不轻,就因为在金册上将弘历的生母写成了钱氏,就被雍正贬为镇国公。这的确是个低级错误,谁也不知道他当时怎么想的,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事要是被当做正史记录下来,弘历

的继位正当性都要受到质疑,毕竟,许多人支持弘历,其实就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满姓妃嫔生下来的阿哥。

但弘历跟这位叔叔关系一直挺亲近,这就挺叫人迷惑的,等到两人做了连襟,关系就愈发密切起来。

允?再佛系,也经不住总是被折腾,这些年来,雍正对下头的兄弟,多半都没给什么好果子吃,也就是更小一点的老十六他们还算是过得舒服。所以,允?是真心希望上头换个宽和一点跟自己亲近的主子的。他跟年氏所出的几个阿哥都不熟,

也不想再折腾,干脆就将赌注压在了弘历身上。

这位既然起了挑拨离间的心,之后就开始默默行动起来。

他的挑拨手段很低劣,其实就是给福宜福惠送生辰礼物的时候,区别对待了一下,福宜的比福惠的要好一些。

福宜福惠两人早就有自己的院子了,但从小长在一起的二人,从来也还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同进同出,当然,后来还加上一个变成两人跟屁虫的福沛。

弘时弘历弘昼封了爵之后,都搬出去了,阿哥所里面就他们兄弟三个,不管谁生日,都是一块儿过,互相赠礼,再一起看收到的礼物。

两人的生日一个在五月,一个在十月,但是因为允?是头一次给他们送礼,他们自然就多注意了一些,然后就发现了这位的区别对待。

两人脸都黑了,福宜直接吩咐身边的太监:“去,把履郡王之前给的礼物找出来,回头送回去!”

福惠也是吩咐道:“我的也一样,到时候一起送回去就是了!”

福沛眨巴着眼睛:“他这是什么意思啊?”

福宜冷笑道:“什么意思?叫咱们几个不高兴的意思!”

福惠气哼哼说道:“回头我就去告诉皇阿玛!”

福宜神情冰冷:“告诉皇阿玛有什么用,以后得日子还长着呢,咱们且走着瞧!”